辽阳2025年重大项目规划:锚定新突破,构筑产业

辽阳 更新于:2025-05-11 17:57
  • 雨后玫瑰璀璨夺目

    2025年作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,辽宁辽阳正以“项目为王”为抓手,在芳烃新材料、数字经济、新能源、文旅融合等领域布局一批战略性工程,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注入强劲动能。从工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城市智慧化的创新实践,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
    一、芳烃基地: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崛起

    辽阳高新区作为东北重要的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,2025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5项,总投资达60.4亿元。其中,年产32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项目已投产,预计年销售收入35亿元,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聚苯乙烯制造商。同期启动的辽宁旺林新材料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项目,仅用一年时间实现从开工到投产,目前产值已达1.44亿元,一座东北最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基地初具规模。

    在高端材料领域,奥克华辉年产1000吨耐高温无色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全产业链项目二期设备已完成采购,计划10月调试投产;辽阳石化机械极端服役环境智能制造项目引入3D打印技术,新厂房将于4月破土动工。这些项目的落地,标志着辽阳正从传统化工向高性能新材料领域深度转型。

    二、数字经济:构建东北数字创新枢纽

    作为“数字辽宁”的先行区,辽阳正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。根据《辽阳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(2021-2025年)》,到2025年将建成5G基站2600个,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,并打造“5G+工业互联网”示范应用场景。目前,网易(辽阳)联合创新中心已吸引27家企业入驻,启动“数字+电商”产业集群建设,计划年内建成电商直播基地和内容审核中心。

    值得关注的是,辽阳自主研发的“虹丞”信创电脑整机生产线于3月正式投产,搭载龙芯3A6000处理器,实现从芯片到操作系统的全自主可控,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国产化电脑品牌。该项目满产后预计年产25万台,将带动区域数字产业链协同发展。

    三、新能源革命:绿电赋能产业低碳转型

    辽阳正依托资源禀赋,打造东北地区新能源应用示范区。一季度集中开工的64个项目中,新能源领域占比显著:煜泰新能源整村汇流项目全容量并网后,每年可发绿电3600万度,减排二氧化碳76万吨;辽阳县常风新能源5MW分散式风电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,预计年发电量11412.53 MWh。此外,辽河油田风电示范、青龙台储气等超10亿元级项目正加速推进,目标形成“风光储氢”一体化产业链。

    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,辽宁银盛水泥集团投资1.2亿元实施窑头锅炉节能改造,预计降低能耗15%;华信新材料年产20万吨氧化镁项目采用低碳工艺,产品可替代传统建材,市场潜力超50亿元。

    四、文旅融合:激活千年古城新魅力

    辽阳以争创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为契机,重点推进“一园一馆两中心”建设:首山体育公园提升工程将于年内完工,首山玉石博物馆、游客集散中心正进行主体施工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投资1147万元,复建平胡楼遗址、建设数字化长城文化展示馆,预计5月底全面开放。

    乡村旅游方面,前杜草莓小镇、柳壕湿地公园正冲刺国家4A级景区,佟二堡海宁电商产业园通过“文旅+工业”模式,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。弓长岭区则依托温泉资源,推进滑雪场升级和佳兆业酒店盘活,打造“冰雪+温泉”全域旅游IP。

    五、交通基建:打通区域发展“大动脉”

    总投资1.77亿元的沈环线小北河太子河特大桥改扩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,这座2256米长的跨河大桥将于11月通车,成为辽阳最长桥梁。南外环新建工程启动征地动迁,计划三季度开工;辽阳市大型人防公交枢纽预计年底竣工,将实现高铁、公交、长途客运“零换乘”。

    这些项目的实施,不仅缓解城市交通压力,更将串联芳烃基地、高新区等产业集聚区,形成“产城融合”的发展格局。

    结语

    从芳烃新材料的“硬核突破”到数字经济的“云端竞速”,从新能源的“绿动未来”到文旅融合的“古今对话”,辽阳正以2025年为新起点,在东北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。随着60.4亿元重点项目的落地、2600个5G基站的组网、182.22公顷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,这座历史名城正以“智造强市”为目标,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新篇章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